• 周易古籍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志乎畜而不能全也。虽与我而非应,可以牵,而巽之自复其道。得时之中,故吉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九二,被牵着返回正道,吉祥。《小象辞》说:被牵着返回阳刚之道,居守中位,虽占位不正也不失阳刚之德。【观象会意】九二互兑伏艮,艮为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乾,本上也。三阳尚上也,应而归焉。巽以行志,复自我道,何以咎哉,其义吉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初九,返回正道,有什么过错,吉祥。《小象辞》说:返回正道,初九的卦义是吉利的。【观象会意】复是返回,初九为阳刚的本位,阳居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子夏易传原文注解:风行天上,而不能畜大也。言行德之大也。文德者,德之小也。君子之道,无所备也。畜其文德,与时行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大象辞》说:和风吹拂天上,是小畜的象征,君子要领悟天象,修养文章道德等待时机。【观象会意】当蓄积未极的时候,阳气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小畜,阴上得位,而阳皆应之也,柔畜,刚也。大為小所畜,其畜不能全。小畜而已也,故健而巽,刚下柔也。刚居中,巽柔而从其畜。志得而后通也。雨者,阴阳和,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无诚於附,道穷,而比,戮,斯及矣,何终哉。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上六,亲密比附没有首领,凶祸。《小象辞》说:亲密比附没有首领,是无始也无终。【观象会意】乾为首,^九五乾刚之君是首领,九五已与下四阴爻形成亲密的比附关系,上六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为天下王也,背之以来,皆吾人也。则可以安天下矣。独守其中,而私其应,为众所观,非显其私歟。疾其背,而爱其向也。则失其不来者矣。邑有家者也,私也,岂王者显私也。偏其私,故邑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比於尊,刚承上,辅贤,得正,吉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四,在外亲比于君王,守正吉祥。《小象辞》说:在外亲比于贤德的人,是以下顺从上。【观象会意】九五外卦,故曰外,指六四上从九五。比卦独九五一阳得中正之道,是贤者。四本应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不正,不能辨,其去就,而辅於上,无首也。可比非其人乎,不亦伤矣。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三,亲比了不该亲比的人。《小象辞》说:亲比了不该亲比的人,岂不要受到伤害?【观象会意】此交阴柔,居坤之终,不中不正,所承所乘所应皆为阴爻,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为五内比,应而相合,承其私也。为众所覩也。能自守中正,故保其吉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二,从内部亲比于君王,守正吉祥。《小象辞》说:从内部亲比于君王,不会丧失自我。【观象会意】二在内卦,故曰内。六二柔顺中正,与九五为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众各保其所居也。能初以求比,是以吉也。知乎几,辨乎微,为天下首。比必自诚信盈於素分也。素分盈,则主恩及,而他吉来矣。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初六,心中诚信,去亲比于君王,没有灾祸。君王心中满怀诚信如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地载水而泽也,水得地而安也。下得上而寧也,上得下而位也。故先王建万国和亲诸侯,然后天下安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大象辞》说:地上聚满水,象征亲密比辅。古代圣王观此卦象,因此分 封众多方国、亲近诸侯。【观象会意】但是物相亲比无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寧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寧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寧方来,后夫凶。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寧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众畏险民,咸其安也。辅其正而获吉也。刚位於尊也。本其阳之德行,仁也。居中可以长正也。长正可以寧方也。筮而比之,亦何咎也,则不寧,辅而安矣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师之终复于大君者,居天下而无私。故誓师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功存社稷之公也,天下共之有。开国而封之者,承家而食之者,此功之分也。王执而正之,非惠之私也。小人不原于天命,不足于贵位,故至乱邦。此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居尊虽柔,待而有获也。何以利乎,柔不能临衆也。执命而授德人,则无咎矣。二刚中而继体于五,其长子乎。命授一人,帅师可也。叁柔弟子也。命不可二也。其舆尸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五,在狩猎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左者不用之地,待其师命而已,未失常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四,军队扎营于山南水北,没有灾祸。《小象辞》说:军队扎营于山南水北,没有灾祸。用兵不失常道。【释辞】次:《左传》师三宿为次。左次:指扎营于山南水北。【观象会意】兵家以高为阳,以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师之出也,任于一人。刚中者也。多则或矣。非其任也。何功之有,吉。二刚也。而以隂柔乘其上,是兼其领也。舆师之凶也。宜哉。无君上之命,则免矣。故曰或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三,军队有时载运尸体回来,有凶险。《小象辞》说:军队有时载运尸体回来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叁锡命,怀万邦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受命而能正衆也。吉何咎哉。王者以天下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杀也。叁锡命非私也,安万邦而已矣。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九二,主帅在军中统率兵众,吉利,没有灾难。君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春秋传言: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理。有必然之胜者,师出而谋合之。为臧,乃其律也。失之,是以凶也。夫律者,军事之命也。师之兴,主君不能亲之,是以授其命而不授其事。名曰专征。此古师之道也。军志曰:军之所承于君者,师之可战,君曰无战,必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有水,故能有得其润,而保其广地之用也。盖象乎君子也。则能得其情而获其治道,出于民也。故君子以容而畜之,显仁以藏用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大象辞》说:地中蕴藏着水源,象征兵众。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包容人民,蓄聚群众。【观象会意】《大象辞》说:“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衆也。贞,正也。能以衆正,可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衆也。贞,正也。能以衆正,可

师,贞,丈人吉,无咎。彖曰:师,衆也。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五天位也,而以非阳居之,或有战争之事。二刚阳也,而能正衆,可崇任之,佐其尊而臣也。文人之谓,居中而奉,行险而顺,以杀上。杀毒其人,而人从也。专其命,咎,则吉复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刚居讼,终能讼而得其终也。专攻得其非,上或赏也。三脱其服,象褫疾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上九,或因讼事获赐有大带的官服,但在一天之间多次剥夺。《小象辞》说:以诉讼受赐的官服,也不值得敬重。【释辞】搫:音鸯(p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注解】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注解】

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中正上行,虽讼而吉大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九五,明断讼事,大吉。《小象辞》说:明断讼事,大吉大利,因为九五体现了中正之道。【观象会意】《小象辞》说:“以中正也。”说明九五居中得正,无偏无私,以中正的态度论断曲直,中而不过,正而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三柔附我,故我不能敌,初之讼也。以就三之命,变其讼之应也。安贞而吉,何所失哉。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九四,争讼失败,回心听从天命,改变争讼念头,安顺守正可获吉祥。《小象辞》说:回心听从天命,改变争讼念头,安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处下之上,从乎刚阳,而讼通矣,食其德矣。乘刚而待之,危也。从上得附,故终吉矣。夫以柔附上,非听其讼亦,为上忤矣。故至有命,则行之不敢自成也。夫不争于外者,善矣夫。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六三,安早旧日的棒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逋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逋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为下讼上,讼可得乎,自贻其患也。不可而退,还窜其邑,自守其寡,不敢上敌,犹无眚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九二,争讼失败,退归逃窜回家,那里有三百户人家的小邑,躲在那里不会有灾.《小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柔非勇于讼也,上迫而至讼。讼初有言,辨明而通,其志不长,其讼得于终吉之道也。讼之长,凶之咎也。其吉于初已乎。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初六,不长久纠缠于争讼事端,有小的口舌是非,最终吉祥。《小象辞》说:不把诉讼长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子夏易传注解】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子夏易传注解】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相违而与处事,讼之象也。君子见其未着,防其未形,则远讼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大象辞》说:天体由东向西运转,水向东流入大海,天与水的运行是相 反的,这是争讼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为杜绝争讼之端,在谋事之初必须慎 之又慎。【观象会意】天上水下,其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能尽物之情也。讼之者,其昧于先乎,两其情,则上刚而下险,兼其象,则中心险而行健,得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叁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叁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叁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需坎上也,道之终则反覆也,入于穴矣。乾覆其上,叁爻来而不假待也。知道之终能固其所,而敬为主,虽不得其位能吉其终也。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上六,落人陷阱,有不召而至的三位客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注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注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子夏易传原文注解:刚德中正,施令而治者也。治事已获衆之奉,待其酒食而已。扩展阅读(非子夏易传原文):【译文】在酒食中等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小象辞》说:须待于酒食之中,固守正道而吉祥,因为九五处于中正的位置。【观象会意】汉九家荀爽说:“互体离,坎水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