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每日一题)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5-10 16:03:18

(每日一题)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每日一题)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山水画的观念是什么,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山水画的观念是什么,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中(每日一题)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描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事物的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矛盾规律的总结、质量互变规律的反映,等等,这些辩证法思想都充分展现中国哲学在古代中所呈现的优秀资源。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经验总结,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山水画的观念是什么,以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资源,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而有效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责任编辑:admin)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深入解读易经:哲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深入解读易经:哲学、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是一部占卜用书。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便是根植于《易经》。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像当代有人把老子的《道德经》,解读出宇宙大爆炸。夏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是由伏羲演绎的。

曾艳兵:卡夫卡创作与老庄哲学的相同或相近之处

曾艳兵:卡夫卡创作与老庄哲学的相同或相近之处

卡夫卡的朋友古斯塔夫雅诺施曾多次谈到卡夫卡对老庄哲学的兴趣和研究。”卡夫卡也许注意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布贝尔翻译的《庄子语录和寓言》(1910)中有这样两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earts)。[卡夫卡与老庄哲学]相关文章:1.关于老庄哲学的论文7.黑格尔哲学语录

(每日一题)老庄学说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

(每日一题)老庄学说宗教精神的精髓要义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宗教的精髓内涵及其目的和功能作用,概述了老庄学说的宗教精神内涵,对老庄学说中一些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言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辨析,最后阐述了老庄学说中所包含的至高妙完备、博大精深、最根本的宗教哲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用极为简练的语言进行纲领性、旨要性的方式表述的。

风水堂:易经,这个神秘又常伴我们左右的哲学理论

风水堂:易经,这个神秘又常伴我们左右的哲学理论

如何才能对《易经》快速入门呢?易学无止境,但也是一通百通的,当你明白和悟透一个方面,往往就能悟透一大片理论。希望在将来学习《易经》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同仁,相互交流,不断提高,做到“学而致用、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阳明的故事——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王阳明的故事——官至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批判与补充。朱子注重“理”与“气”、“道”与“器”、“知”与“行”、“天理”与“人欲”等范畴的对立、分二,而王阳明则强调他们的和谐、统一;朱子以“理”作为客观精神,来构筑他的哲学,而王阳明则以“心”作为主观精神,来形成体系。“良知”说亦是王阳明的哲学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