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阴阳之说起源甚早的起源与五行之一说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1-15 16:01:20

阴阳之说起源甚早的起源与五行之一说

邹衍

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与五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来。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但发展起来以后,就变为唯心主义的思想。阴是云覆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阴阳五行,表和里,是一切对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为阳,地为阴。在人类,男为阳,女为阴。在性情,刚为阳,柔为阴。后来抽象化了,把阴阳看作是推动宇宙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便支配着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秘化了。阴阳之说起源甚早。《周易》是以阴阳解说社会现象的专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最后成书或在战国中期以后,尚难断定。

五行说的起源,没有确切的文献可征。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种极朴素的五元素说,就是以水火金木土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春秋时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种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财用,称为“六府”。如晋郤缺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后来又有五行的名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的话说:“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尚书•洪范》托名箕子对武王的话解说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荀子•非十二子》说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阴阳五行的合流大约在邹衍稍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深观阴阳消息”。《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邹衍已是个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了。

邹衍的生平与著述

五行阴阳传_阴阳冕之五行重生_阴阳五行

邹衍,亦作驺衍,齐国人,活动年代比孟子稍晚。由于文献缺略,邹衍的生平行事,只能从《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平原君列传》、《封禅书》,《吕氏春秋》,刘向《别录》等书的引述中去探寻。邹衍在齐国稷下住过,到过魏、赵、燕等国,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特别在燕国,燕王为他筑碣石宫,以师礼待之。他曾在赵国批驳过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使公孙龙被绌。因阴阳五行学说具有神秘因素,而关于邹衍的记载,也涂上了一些神话色彩,使人难于置信。如《后汉书•刘瑜传》“邹衍匹夫,有霜陨之异”。李贤注说:“《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列子•汤问》载,“邹子吹律。”张湛注说:“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著有“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左传》文公七年。

《洪范》,大约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邹衍的学说

五行阴阳传_阴阳五行_阴阳冕之五行重生

邹衍跟儒家的关系密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盐铁论•论儒》引御史的话说:“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率以显名。”这是说,他先是儒家,以后成为阴阳五行家的。他的五德终始说,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说进一步演化而来。

邹衍的学说体系“闳大不经”,包括天论、地理学说和历史观。

邹衍的天论,是“称引天地剖判以来”的自然、历史的变化发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没有产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他的天论在当时很著名,被称颂为“谈天衍”。

邹衍的地理学说,认为儒者所说的“中国”,不过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国,他名为“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相当于赤县神州大小的州,还有八个,就是大九州。每一大州的四周,有裨海环绕。大九州的四周有瀛海环绕。再往外就是天地的边际。

阴阳冕之五行重生_阴阳五行_五行阴阳传

邹衍大九州说的产生,可能跟齐国商业交通的发达,尤其是便于海上交通的条件有关系。这一学说,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人们对世界地理的推测,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这一学说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在人类地理认识史上也是一个进步。当然,他只是猜测、想象,而不是科学的。

在历史观方面,邹衍有《主运》一书。“主运”的意义和“五行”相当。《史记•封禅书》说:“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史记集解》引如淳的话说:“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邹衍的基本思想是五德终始论。这是他“深观阴阳消息”有得的理论,也是他显名于当时的主张。五行说有相生和相胜的两种说法。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吕氏春秋》、《礼记•月令》,用五行来配四时:春木,夏火阴阳五行,秋金,冬水。因为土没有地方安置阴阳之说起源甚早的起源与五行之一说,便把它放在季夏。这种五行相生说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到了邹衍把相生说改为相胜说,把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五行,附会到社会现象上,叫作“五德”(德是属性的意思),用来解释历史上的政权兴衰,“递兴废,胜者用事。就是五德终始说。

所谓五行相胜,就是:木克土阴阳之说起源甚早的起源与五行之一说,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吕氏春秋•应同》中还保存有比较完整的一段: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蚯蚓)大蝼(蝼蛄)。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邹衍的五德终始,即五行相胜说,是依照土、木、金、火、水顺序,“终始”循环“转移”。他从五行相克出发,说明历史是依五行运转而有王者代兴。为了适应五行的运转和天的祥,就必须定出相应的制度,所谓“载其祥制度”。他说的制度是指其色尚黄(或青、白、赤、黑),其事则土(或木、金、火、水)等等。《史记•封禅书》载,“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这是依五行的配列,规定政令、服色、符法、冠舆等制度,这是五行学说影响政治的具体表现。这也是《中庸》所说“国之将兴必有祯祥”的具体表述。

邹衍的学说,从方法上考察,正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指出的,“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乃仅凭臆测推想立说,他的理论依据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天命论。依五德终始说,历史是变化的,不是停止不动的,但变化过程不是发展,而是循环。把历史变化的原因说成是由于五行相胜,是唯心主义的。五德终始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历史趋向大统一的客观形势,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政权的需要。按五德互相代替的学说,认为历代王朝不是万世一系,而是必然的改换,这对打破世袭制度有着一定作用,他的学说到两汉演变为谶纬之学,专讲五行灾异,图谶符瑞,成为统治者争权夺利,欺骗人民的工具,并为中国两千多年来迷信的渊薮。返回搜狐阴阳五行,查看更多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三才阵四象阵五行阵 吃完黑面包后,渊卫身上发生了什么?

三才阵四象阵五行阵 吃完黑面包后,渊卫身上发生了什么?

玄冥炼阴经乃是玄机子结合茅山炼尸术与诸多玄门阵法完善而成,首先利用僵尸,修炼出本命灵尸。但是自己亡灵法师的身份,各类召唤物均是亡灵体质,想来定可以与僵尸一般,炼就本命灵尸,辅助自己修炼。

命理之深层奥秘:从生辰八字探寻天地之气与人生际遇

命理之深层奥秘:从生辰八字探寻天地之气与人生际遇

太初者,为气之始,而气判阴阳,肇生四象,冲气以为和,则五行具足,天地始生,天地化生万物,而人亦生于天地之间,是故天、地、人,为三元之统。先天五太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极:阴阳未分的宇宙状态,也就是神气形质俱备,土气归元,土即是土。

命理

01-15

三才阵四象阵五行阵 深度解析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他观的内涵与影响

三才阵四象阵五行阵 深度解析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他观的内涵与影响

大宇宙有的你一点都不缺,大小宇宙自始至终都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万千法相无不在你小宇宙中时刻存在。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明此关系,知太极拳奥秘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明此关系,知太极拳奥秘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是大自然的本相;太极是人类认识世间一切事物的始终,其中充满了易变的智慧;阴阳是在人类认识所有事物正反、生死两面的具象。阴阳对立不是太极拳,但是,是太极拳制胜的必然归宿。因此太极拳是易变的武艺,其中充满阴阳辩证法的智慧。所以太极拳修炼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平衡能力。

混沌阴阳三才四象五行 境界突破带来的喜悦与感恩,四圣母的奇遇与二圣母的惊奇

混沌阴阳三才四象五行 境界突破带来的喜悦与感恩,四圣母的奇遇与二圣母的惊奇

通天教主十分笃定表示,自己可以遮蔽天机,利用时空之茧,割裂太乙真人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太乙真人应该要冲击天道圣人这道大关。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在离合变化,启示人文的气息扑面而来。“无当圣母,这地方不对,阴阳不明,五行混沌,应该有人故意扰乱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