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5——老子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2-06-22 17:03:50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5——老子

今所传老子的书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这书原本是一种杂记体的书,没有结构组织。今本所分篇章,决非原本所有。

又此书中有许多重复的话和许多无理插入的话,大概不免有后人妄加妄改的所在。

老子对于当时政治的评判: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敦敢?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一、先说老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对干涉政策的反映。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极端的放任无为,要使功成事遂,就让百姓以为全是自然应该如此,不说是君主之功。故“太上,下知有之”,是说政府完全放任无为,百姓的心里只觉得有个政府的存在罢了。

哲学思想,完全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所引起的反应。中国的哲学思想都是救世举措的哲学。

二、再说老子的天道观:老子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他的天道观念。老子以前的天道观念,把天看作一个有意志、有知识,能喜能怒、能作威作福的主宰。老子的天道观是自然的天道观。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另外创设了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于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

老子的“天道”,就是西方哲学的自然法。日月星辰的运行,动植物的生老病死,都有自然法的支配适用。凡深信自然法绝对有效的人,往往容易走到极端的放任主义道路上去。

三、无名论

老子之道的哲学理解_老子的哲学思想_老子哲学与孔子哲学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王弼本原作说。今刊本作阅,乃后人所改)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王本今作状,原本似作然)哉?以此。

这一段论名的原起与名的功用。既有了法象,然后有物。有物之后,于是产生了知识的问题。人所以能知物,只为每物有一些精纯的物德,最能代表那物的本性(《说文》):“精,择也。”择其特异之物德,故谓之精。最能代表此物的特性,故谓之真,即所谓“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些物德,如雪的寒与白,如人的形体官能,都是极可靠的知识上的信物。故说“其中有信”(《说文》)“信,诚也。”又古谓符节为信。

这些信物都包括在那物的“名”里面。如说“人”便可代表人的一切表德;说“雪”,便可代表雪的一切德性。个体的事物尽管生死存灭,但事物的类名,却永远存在。

人生人死,而“人”名常在;雪落雪消,而“雪”名永存。故说“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众甫即是万物。又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此字指“名”。我们所以能知万物,多靠名的作用。

老子虽深知名的用处,但他又极力崇拜“无名”无名先于有名,故说可道的道,不是上道;可名的名,不是上名。老子又常说“无名之朴”的好处。无名之朴,即是那个绳绳不可名的混沌状态。

老子以为一切善恶、美丑、贤不肖,都只是一些相对应的名词。正如长短、高下、前后等等。无长便无短,无前便无后,无美便无丑,无善便无恶,无贤便无不肖。人们所追逐的和所厌弃的其实就是人为创造的一些名词。

老子哲学与孔子哲学_老子之道的哲学理解_老子的哲学思想

这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根据。根本的救济方法须把善恶美丑功名利禄等一切对应的名词都消灭了,复归于无名之朴的混沌时代,这就可以让人们处于无欲状态了。无欲,自然没有一切罪恶了。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这段就是这个道理。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欲是名词,谓情欲也),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所处的时势,正是“化而欲作”之时。故他要用无名之朴来镇压。所以他理想中的至治之国,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形式,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欲。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无名”一个观念的实际应用。

老子的哲学思想_老子之道的哲学理解_老子哲学与孔子哲学

四、无为论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是说“自然法”的森严。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这个“司杀者”,便是天,便是天道。违背了天道,扰乱了自然的秩序,自有“天然法”来处置他,不用社会和政府的干涉。若用人力去赏善罚恶,便是替天行道,便是“代司杀者杀”。这种代刽子手杀人的事,正如替大匠斫木头,不但无济于事,并且往往闹出乱子来。

他深信“自然法”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故一切顺其自然。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都是天道之自然。宇宙之间,自有“司杀者杀”,故强梁的总不得好死。

五、人生哲学

老子之道的哲学理解_老子哲学与孔子哲学_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的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和他的政治哲学相同,也就是希望人们少一些欲望甚至无欲。具体的主张是“见素抱朴老子的哲学思想,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知识愈高,欲望愈难满足,又眼见许多不合意的事,心生无限烦恼,倒不如无知的草木,无思虑的初民,反可以混混沌沌,自寻乐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但是知足不是容易做到的。知识越开,越不能知足。故若要知足,除非毁除一切知识。

还有一个重要观念,叫做“不争主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夫唯不争老子的哲学思想,故天下莫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占卜是易经数术的部分,曾仕强老师讲的《易经》是易经理的部分,易经原来有三部的分别是:连山,归藏和周易。商朝人文化是鬼神文化,他们酷爱占卜,商朝人的占卜用的是骨头,比如龟甲鹿板之类的。

如何取一个有文化的名字?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如何取一个有文化的名字?小学家长最新升学资料下载

汉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于是,“今天你‘女诗经,男楚辞’了吗?当初我也是受了“女诗经,男楚辞”之说的影响,决定给女儿取一个“文化名字”。因为诗经沉静娴雅,更适合于女孩起名的标准。

《易经》前30卦,讲述了上经的天道法则

《易经》前30卦,讲述了上经的天道法则

《易经》前30卦,讲述了上经的天道法则,到了下经,我们进入了更为具体的人伦社会,体验了人世的悲欢。“遁卦”是在《易经》当中适时退避的卦,它的含义和进取相反。晋卦的卦象,是下坤上离,坤是地;离是火,火就是光明,也可以延伸为太阳。因此,晋卦里蕴藏着我们在事业中的精进之道。

风水文化的神秘性和地理学的可观察性之间有原则界限

风水文化的神秘性和地理学的可观察性之间有原则界限

风水文化的神秘性和地理学的可观察性之间有原则界限。我们最好不要将风水文化混同于地理学。近20多年来,在建筑学领域,风水学说获得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评价,并得到了“古代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这样的称誉,这可能是将风水学说纳入中国传统地理学著作中的缘由。风水和地理的关系很密切与周易的关系也很密切。

(李向东)从面相看哪些读书很厉害的人?

(李向东)从面相看哪些读书很厉害的人?

但其实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如何,读书厉不厉害,与个人的面相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从面相中可以看出哪些读书很厉害的人哦!所以一个人读书厉害、或是不厉害,看看牙齿的面相便可以一目了然!因此这样面相的人读书也非常厉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