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易经起源于巫术 【每日一题】第12卷(第2期)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2-09-25 16:02:01

易经起源于巫术 【每日一题】第12卷(第2期)

第12卷第2期2011年4月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 oU RN AL O F CH AN G ZH O UU N I VERSI TY( SO CI AL SCI EN CEED I TI O N )V01.12 N o.2Apr.201l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颜文强( 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福建漳州)摘要:《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成书于西周前期,‘ 易传》成书于战国后期。先秦道家思想于春秋末期形成.刚好处在《易经》、《易传》的成书之间,而三者定然会相互影响.因此文章以此为视角,从易道思想的共同推动力、易道融通的哲学基点和阴阳对待、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感而遂通、直觉体悟的认知方式4个方面初步探析了《周易》与老庄恩想关系的渊源贯通性,以期对于易道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关键词:周易;老庄思想;渊源中圈分类号tB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42X( 2011) 02~0006—05《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易经》主要是一本占筮之书,成书于西周前期” ;D]I《易传》主要是一本哲理之书,成书于“ 战国后期” 。[2]48道家思想的正式形成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标志,形成于春秋末期,其后学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称“ 老庄” ,为先秦道家的代表。

而《易经》作为儒家的“ 六经之首” ,道家的“ 三玄之冠” ,对道家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迪和导源作用。作为开发《易经》智慧最成功的典籍一《易传》,则是“ 先秦儒家、道家、兵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的汇通总结” 。[1]222由于《易经》、老庄思想、《易传》三者的形成时间存在着先后关系,故必然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下文试从四个方面初步探析之,以求教于方家。一、对人生存的关切:《易经》卜筮与道家思想的共同推动力《易经》记载了大量的卜筮内容,具有浓厚的巫术成分,然而“ 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来源于巫术文化” ,[3]3_4卜筮是巫术内容的一部分,而卜筮的背后也是隐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如果我们追问一下,古人为什么要进行卜筮,“ 直接的回答便是:为了人的行动提供依据。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决策?其最终的答案只能是人的生存” ,[4]68也就是说,《易》筮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人的生存,而这对提倡“ 长生久视” ,对生命高度关注的老庄道家思想无疑起着深刻的启迪和导源作用。而且,我们知道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为春秋末期人,曾为周守藏室史官。据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5232s“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s]sz8也就是说老子生于春秋末期,比孔子略长,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商周时期是卜筮盛行的时代,商朝重龟卜,周朝重筮占。[ 618在这样一个卜筮之风盛行的文化氛围中,老子又出于史官,更是有机会遍览周王室大量的卜筮之书,因此老子创派的道家思想自然受卜筮的影响,尤其是受卜筮之书之中的经典一《易经》的影响更是情理之中。这可由《老子》一书中的诸多类似卜筮话语得到验证,如“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第十六章) ,“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 《老子》第三十章),“ 富贵而娇,自遗其咎” (《老子》第九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第八十一章) 等等中的“ 凶” 、“ 咎” 等均为卜筮之辞。[7]然而老子并没有停留于卜筮层面,而是在和《易经》同样基于对人自身的生“ 利” 、存与命运的关切下,通过“ 静观” 、“ 玄览” 直觉体· 收稿日期:2011—02—12作者简介:颜文强( 1983~) ,男易经起源于巫术 【每日一题】第12卷(第2期),福建龙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万方数据颜文强.试论《周易》与老庄思想的几点渊源悟的方式,透过卜筮现象直窥人生之真谛,那就是“ 道” ,从而建立起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学体系。

二、“ 道” 本体论:易道融通的哲学基点老子的“ 道” 既是世界本源,又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老子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第四十二章) 。那什么是“ 道” ,老子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易经起源于巫术 【每日一题】第12卷(第2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 ( 《老子》第二十五章) ,“ 道” 是“ 视而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老子》第十四章) 而这里的“ 一” 就是“ 道” ,是“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老子》第十四章) ,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世界的本源,而且也是人效仿天地,万物变化运行的根本规律,因此“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第二十五章) ,则万物一体、天人和谐。然而详细考究一下,“ 道” 字在《易经》中早已出现,如《履》卦九二爻辞:“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复》卦:“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小蓄》卦“ 复自道,何其咎,吉。” 等等,这里的“ 道” 已不是一般意义上“ 道路” 的意思了,尤其是“ 履道” 有合乎规律、法则的意义,初步具有一定的哲学含义了,而老子则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含义作了系统而深刻的发挥和阐述。

[83老子的“ 道” 是常道,恒而能久之道,在《易经》中的《恒》卦辞说“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即是说《恒》卦乃恒久的象征,因其有恒久的德行,故恒通而无咎,利于守持正固,有所前往。《彖传》解释说:“ 恒,久。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亨、无咎,利贞’ 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 ,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由此可见老子的“ 常道” 很有可能正是从《恒》卦中引申发挥的。另外“ 《易经》中的‘ 何天之衢’ 是老子本体论的最初原型” 。[9]92因其更接近老子的哲学之“ 道” 。《大蓄》卦上九爻辞说“ 何天之衢,亨。” “ 何” 作“ 荷” 解,有承载、包容之意,“ 衢” ,为通途、道路之意。“ 何天之衢” 即包容天地的大道,已蕴含老子“ 道” 的“ 大” 、“ 本” 、“ 始” ,因为能够承载“ 天” ,包容“ 天” 的通道,绝非一般意义上的“ 道路” 。其首先表现为“ 大” ,能包容一切,说明含德之厚,初九:“ 畜极而通,豁达无碍。” 尤如《老子》的“ 大道泛兮” 。

在《易经》中“ 道” 有“ 蓄德” 之本的意思。“ 何天之衢” ,道之大行,是由“ 蓄德” 而成。所以“ 道” 称之为“ 德” 之本。“ 得” 散殊在万事万物之中,而以“ 道” 为根本,于是“ 道” 又有了“ 本” 的含义。既然“ 道” 能包容天地,而又为万物“ 蓄德” 之本,这样“ 道” 的原生性、本体性也就揭示出来,具有“ 始” 的涵义。故“ 道” 具备成为宇宙本根的蕴义,在《易经》中已初见端倪。而《易经》中的另一爻辞“ 中行” 也有按道而行的哲学意义,如《泰》卦九二爻辞:“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大意是:身系上空腹的大葫芦,携伴同渡河,达到彼岸。这是按中道而行,而得到好的结果,而其利用空腹大葫芦以增加浮力,与老子“ 以无为为用” 思想相切合。《复》卦六四爻辞:“ 中行独复。” 言按“ 中道而行” ,幸运能独自一人返回,说明六四遵循正道,居中而行正,才能专心致志,避免祸害,得以平安返回,这是得益于循“ 道” 而行的好处。《益》卦六三爻辞:“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即用多余的资财,救助灾荒,得以度过难关,平安无事。胸怀坦诚,持“ 中道” 行事,执玉圭而求援于王公,能通达于上。

此乃“ 道” 之行也,即这里的“ 中行” 也有“ 道” 的意思。因此可以说老子的“ 道” 是在《易经》的基础上阐述发挥的,而庄子的“ 道” 论,基本上继承了老子,亦是《易经》中“ 何天之衢” 、“ 中行” 思想的发展。庄子也认为“ 道” 是真实而有信验可以证明的,但“ 道” 只能体悟不能目见。他说:“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庄子· 大宗师》) 即“ 道” 既具有神化功能,而又非鬼神,而是宇宙的本根,天地万物由之而出的混沌之气。此外庄子还把画八卦的始祖伏羲氏列入“ 道” 的行列,其说“ 道” 的特性是“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是“ 常道” 永远不会衰老,因此“ 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 。( 《庄子· 大宗师》) 而能够恒久的存在,就是获得了“ 道” 的永恒性。到了战国后期成书的《易传》,在天道观、认识论方面更是大大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如《易传》中关于宇宙生成模式的论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由一而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的“ 一分为二” 宇宙生成论,来源于老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由混沌一气化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即是三万方数据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年( “ 冲气以为和” ) ,而后三生万物。

《易传· 系辞传》也论述了阴阳和合的神通功能:“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这与道家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易传》中的“ 太极” 、“ 道器” 说、“ 精气说” 也是来源道家。《系辞》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中的“ 太极” 一词“ 最早见于《庄子· 大宗师》:‘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川[】妇39这里的“ 太极” 即是指宇宙本体,在《庄子· 天下》中也称为“ 太一”易经起源于巫术,与“ 道” 同义。《老子》的二十八章说“ 复归于无极” 。后来易学家拓展为“ 无极而太极” 。正是因为“ 无极” ,所以才能成气为“ 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种“ 无极而太极” “ 阴阳互根” 的易学基本思想显然来源于老庄道家,亦是道家思想精义之所在。还有《系辞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即把“ 道” 归为形而上范畴,“ 器” 归为形而下的范畴,这以“ 道” 为形而上的实体乃老子所创,“ 道器” 观念的由来更是来自于老子:“ 道常无名”( 三十二章) 和“ 朴散则为器” ( --十八章) “ 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道器关系。

《系辞》发展了老子这个观念,使‘ 道器’ 概念作为哲学范畴而提出,以后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 口0]39此外《易传》中“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以“ 精气” 为据,来解释“ 卦爻” 变动缘由。而“ 精气” 说作为古代自然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最早也是出现在《老子》的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易经起源于巫术,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 [9]114在《庄子》一书中也多次提到精气,如《知北游》“ 形本生于精” “ 至精无形” “ 天地之精” “ 六气之精” 等。在《易传》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整部易经阐述阴爻阳爻转换变通的规律法则归纳为“ 道” ,而且将“ 易” 视为“ 道” 的同义范畴,“ 易” 就是“ 道” ,“ 道” 就是“ 易” 。如《系辞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说卦传》“ 昔者圣人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可见,“ 易” 与“ 道” 已作为同义的最高范畴。

三、阴阳对待、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老子在论述“ 道” 生万物的同时,也指出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这就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阴阳对待统一观。阴阳观念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而殷商时期阴阳的观念已相当成熟。成书于西周初期的《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阴阳” 这个概念,但整部《易经》无不渗透着阴阳的观念。《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构成的,其最基本的八经卦卦名就是成对出现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卦代表着自然界八种不同的物质现象,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物质现象皆是两两相对产生的,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对偶性。而正是这八种物质现象交互重叠构成了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另外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爻辞中易经起源于巫术,如泰否、剥复、损益、平陂、往来、壮罔、萃涣、晋渐、解困、节谦⋯ ⋯ 所取之义也是两两相对,既有对偶性。《易经》中这些阴阳对举的辩证思想对老子的辩证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在《易经》中,这些尚处于对卦爻模拟阶段的自发辩证法阶段,而经过老子的揭示与升华后,则成为一系列丰富而深刻对偶的词汇:道德、阴阳、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重轻、动静、强弱、刚柔、张歙、兴废、夺予、损益、虚实、华朴、清浊、曲全、枉直、敝新、雌雄、黑白、荣辱、左右、贵贱、进退、死生、牡牝、亲疏、利害、正奇、执失、美丑、善恶、充盈⋯ ⋯ 在五千言的《老子》书中,对偶的词汇不胜枚举。

这些当是受《易经》阴阳观念的启发的。老子指出事物矛盾双方总是对立统一的,没有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也就不存在。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老子》第二章) “ 有” 与“ 无” 、“ 难” 与“ 易” 、“ 长” 与“ 短” 、“ 高” 与“ 下” 、“ 音” 与“ 声” 、“ 前” 与“ 后” 都是相反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易经》中八卦重叠、阴阳叠变无疑启迪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在看待事物,要看到其对立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统一的一面,才能全面把握事物发展趋向。老子在系统阐述阴阳辩证思维的同时,也指出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向着其相反方向的根本规律,即“ 反着...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夬字的含义与读音,以及其在易经卦名中的意义

夬字的含义与读音,以及其在易经卦名中的意义

夬也可作“缺”解,因玦玉还有夬卦都有一个缺口。夬卦为兑泽大水向下毁折,为灾及天下之象。《易经》中阴乘阳为逆,而夬卦一阴凌驾五阳,则是逆中之逆。细读夬卦卦爻辞,夬卦实无君子膏泽天下的意思。卦序上夬卦是继益卦而来,《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易经泽天夬卦全面解析: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

易经泽天夬卦全面解析: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

泽天夬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三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泽天夬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泽天夬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译文】《彖辞》说:夬,就是决断的意思。第二部分:泽天夬卦爻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

六爻预测:精准解读人生,助力中医、易学与传统文化爱好者

六爻预测:精准解读人生,助力中医、易学与传统文化爱好者

并运用四个案例,分别从疾病预测、失物找寻、财务预测、感情分析等方面,展现六爻预测的精准性。六爻预测发展简史六爻法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预测任何的事情。六爻预测案例分析

探究易经中利字的含义及其在各卦中的应用

探究易经中利字的含义及其在各卦中的应用

晋卦凡一见,一,“无不利”。明夷卦凡二见,一,“利艰贞”;二,“利贞”。夬卦凡二见,一,“不利即戎,利有攸往”。鼎卦凡三见,一,“利出否”;二,“利贞”;三,“无不利”。艮卦凡一见,一,“利永贞”。小过卦凡一见,一,“利贞”。五十三卦共出现“利”字114次,均可以用有利于或宜于解释。

易经卦变法之反复往来法:六爻移易,含义相反

易经卦变法之反复往来法:六爻移易,含义相反

说卦变(2)《复卦.彖》说:反复其道。虞翻《观卦.彖》注说:观反临也。《渐卦.彔》注说:反成归妹。《渐卦》(下艮上巽),反复则为《归妹卦》(下兑上震),而归妹反之则为渐。《临卦.彖》注说:五上易位。虞翻《小畜卦.彖》注说:豫四之坤初为复。《大畜卦.彖》注说:此萃五之复二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