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的产生产生的年代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3-02-02 12:02:44

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的产生产生的年代

Q1: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

《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易经起源地方,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Q2:谁能讲一下周易起源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

《周易》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书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易经起源地方,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

..

一、《易经》的闻世

..

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以后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

二、《易经》的历史延续

..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易经起源地方,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爻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的产生产生的年代,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易经起源于哪个朝代?《易经》的产生产生的年代,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三、《易经》的深远哲理

..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它承认事物存在的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易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必读之篇。

《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国古中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

《说卦》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分本象与广象,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与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

《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实际上,“传”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说经文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

..

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Q3:易经究竟起源于哪个朝代?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Q4:易经的起源是从哪里开始谁著作的呢?古代比较著名的易经学者都有谁

《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最后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里所作的《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只有《周易》一种。

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而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

Q5:《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请讲的详细一点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1]《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2][3]

中文名

易经

外文名

Book of

类别

哲学、国学

包括

《连山》、《归藏》、《周易》

时间

远古至周代

Q6:易经是讲什么?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夬字的含义与读音,以及其在易经卦名中的意义

夬字的含义与读音,以及其在易经卦名中的意义

夬也可作“缺”解,因玦玉还有夬卦都有一个缺口。夬卦为兑泽大水向下毁折,为灾及天下之象。《易经》中阴乘阳为逆,而夬卦一阴凌驾五阳,则是逆中之逆。细读夬卦卦爻辞,夬卦实无君子膏泽天下的意思。卦序上夬卦是继益卦而来,《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易经泽天夬卦全面解析: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

易经泽天夬卦全面解析: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

泽天夬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三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泽天夬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泽天夬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译文】《彖辞》说:夬,就是决断的意思。第二部分:泽天夬卦爻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

探究易经中利字的含义及其在各卦中的应用

探究易经中利字的含义及其在各卦中的应用

晋卦凡一见,一,“无不利”。明夷卦凡二见,一,“利艰贞”;二,“利贞”。夬卦凡二见,一,“不利即戎,利有攸往”。鼎卦凡三见,一,“利出否”;二,“利贞”;三,“无不利”。艮卦凡一见,一,“利永贞”。小过卦凡一见,一,“利贞”。五十三卦共出现“利”字114次,均可以用有利于或宜于解释。

易经卦变法之反复往来法:六爻移易,含义相反

易经卦变法之反复往来法:六爻移易,含义相反

说卦变(2)《复卦.彖》说:反复其道。虞翻《观卦.彖》注说:观反临也。《渐卦.彔》注说:反成归妹。《渐卦》(下艮上巽),反复则为《归妹卦》(下兑上震),而归妹反之则为渐。《临卦.彖》注说:五上易位。虞翻《小畜卦.彖》注说:豫四之坤初为复。《大畜卦.彖》注说:此萃五之复二成临。

易经 需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何抓住机会成就人生?

易经 需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何抓住机会成就人生?

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上司也要看他是否有发展前途,摸清上司的道德品质。如何正确地选择时机,把握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易经》的需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没有恒心无法成功,事业需要持之以恒,选择正确的方向,一以贯之。九二爻辞:需于沙,小有言,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