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公众号
    • 周易APP下载

移光定位测日影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是天文历法的目的

作者:佚名 来源:易经在线

2022-12-09 14:03:21

移光定位测日影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是天文历法的目的

移光定位测日影

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是天文历法,制定天文历法的基础是掌握日月地三体系的运动规律,其中又以太阳运动规律最重要,古人是通过立杆测日影“移光定位”法的科学探索来达到这种目的的。

《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说:“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素问·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说:“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说:“立端于始,表正于中移光定位测日影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是天文历法的目的,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表”就是测日影的立杆。古人通过“表正于中”“移光定位”去掌握“天之序”,就是以日中日影长度定位天序的。

笔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北回归线做了立杆测日影的实地考察(其实用日晷仪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测量,只要把日晷仪中间的表针调整到夏至无日影就行了,然后记录下二十四节气日中午的日影长度),在1992年第5期《晋阳学刊》上已发表了这次科学实践测日影的报告《论太极是原始天文图》一文。

笔者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古人立杆测日影的实践中,这是首次确认太极图来源于科学实测中。证实天地自然古太极图是有来源的。它是古人在长期崇拜太阳活动中仔细观测太阳视运动规律的成果,这是一项伟大发明,证明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脱离了愚昧时代,向科学迈进了一大步,闪烁着中华文明进程的光辉。

立杆测影形成太极图

笔者认为,太极图虽画的是平面图,而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的产物移光定位测日影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础是天文历法的目的,由此而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是空间与时间构成的一幅图。据立竿测日影说,将太极图复原为立体投影图,可对太极图作出科学的解释(如下图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古人(原始氏族时代)画太极图所依的科学证据,这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至关重要。古人直观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从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来研究探索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关系。

太极图_太极禅礼动漫图_太极二十四式简氏图

立体投影图

立杆测日影的直接成果是获得了太极图太极图是表达“天之序”的模型。如下图为二十节气测日影所得太极图

二十四节气测日影形成太极图

也是原始太极图的来源,如下图所示。

太极禅礼动漫图_太极二十四式简氏图_太极图

原始实测太极图

这是唯一正确的太极图,来于自然,故古人称其为“天地自然太极图”或“古太极图”,其余各种形态的太极图都是赝品。“古太极图”虽然古已有之,但阐明“古太极图”来源于古人立杆测日影的实践科学活动,笔者是第一人。太极图中心是黄极,两个鱼眼是赤极,赤极绕着黄极旋转太极图,两个鱼头是北极的半年昼和半年夜,S线是赤道线,最外大圆○是黄道线,鱼尾是黄赤夹角,这是一幅十分科学的图。其外三阴三阳标识阴阳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太极图可重复检验

到了二十一世纪,河南登封曹书敏老师在告成作了立杆测日影实测研究,同样用立杆测日影获得了太极图。不过因为是在北纬告成测的日影就有了纬度的固定影长。其示意图如下。

太极禅礼动漫图_太极二十四式简氏图_太极图

通过曹书敏老师在告成镇测日影获得了太极图,证实立杆测日影获得太极图是可以重复的太极图,任何人都可通过实测日影获得太极图,证明太极图是科学的产物,笔者首先发现了这个秘密,这是我对易学和中医学做出的重大贡献,因为在易学领域和中医学领域用科学方法证实其某种学术内容的科学性并做到重复,少之又少,凤毛麟角。(曹书敏:《告成观星台复古天文测量与探究》第416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

原始太极图具有重大意义

立杆测日影是非常科学的研究天文历法的实践活动,基于日地的相互运动,这个实践活动获得了太极图。立杆测日影的基础是以夏至日中无影定立表的观测地(有纬度的地方要加上纬度影长),以冬至立表影长定测影长的圆盘半径(日晷仪法也一样)。

这样冬至一阳生是少阳,春分二阳生是阳明,夏至三阳生是太阳,夏至一阴生是厥阴,秋分二阴生是少阴,冬至三阴生是太阴,于此可知三阴三阳的本质内涵是源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其中一阳少阳与一阴厥阴相对为一对司天在泉,二阳阳明与二阴少阴相对为一对司天在泉,三阳太阳与三阴太阴相对为一对司天在泉,充分体现了三阴三阳源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渊源关系。三阴三阳代表了“天之序”。

太极图_太极禅礼动漫图_太极二十四式简氏图

夏至一阴生(古人称作月窟),冬至一阳生(古人称作天根),古人用下图表示,笔者称作夏至冬至太极图太极图,黑鱼眼代表夏至一阴生,白鱼眼代表冬至一阳生。但这个夏至冬至太极图不是立杆测日影科学实践获得的太极图,是人为用臆画出来的,而不是科学实践获得的。

冬夏至太极图

这是比较流行的太极图。上面鱼眼代表夏至阳极一阴(厥阴)来复下面鱼眼代表冬至阴极一阳(少阳)来复。

以上两种太极图以不同的天文背景为其根,没有一点“玄”和臆说。这就是国学的根,一些人说国学没有科学不对呀,从伏羲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仰观天体运动了。

后来学者们将这一根于天文背景的太极图去掉天文背景,抽象其理义,变成了哲学的阴阳学说而盛行于学术界,其实这是一种忘本行为。致使学生们在学习阴阳学说时一头雾水,不会临床应用。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知根知底学习阴阳学说,易学易懂,便于临床应用。

【版权提示】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三星堆文化与太极拳的奇妙融合:三星太极拳的创编与传承

共筛选出6件器物作为研究三星堆文化与三星太极拳关系的中介。三星堆身体器物形态与三星太极拳相关性研究的前瞻性价值和意义将所筛选的三星堆身体形态器物图像与三星太极拳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逆向阐释三星太极拳与三星堆文化难以剥离的依附性关系。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明此关系,知太极拳奥秘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明此关系,知太极拳奥秘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是大自然的本相;太极是人类认识世间一切事物的始终,其中充满了易变的智慧;阴阳是在人类认识所有事物正反、生死两面的具象。阴阳对立不是太极拳,但是,是太极拳制胜的必然归宿。因此太极拳是易变的武艺,其中充满阴阳辩证法的智慧。所以太极拳修炼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平衡能力。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是大自然的本相;太极是人类认识世间一切事物的始终,其中充满了易变的智慧;阴阳是在人类认识所有事物正反、生死两面的具象。这就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庸”之道,“无极”的空灵境界。因此太极拳是易变的武艺,其中充满阴阳辩证法的智慧。

无极“无极”一词,最早见于《道德经》

无极“无极”一词,最早见于《道德经》

《道徳经》中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的“无”,指的便是无极:其中的“有”,则相当于太极。因此,从无极到太极的演化,是从无到有的演化。

“太极”是道教思想中的万物本源,万物负阴而抱阳

“太极”是道教思想中的万物本源,万物负阴而抱阳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太极拳理论与道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按照道教的理解,其中的“道”就是无极,而“一”是太极,“二”即是阴阳。据说当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炼之时,在后山看到蛇鹊相斗,他在蛇的身上看到了棉柔的技巧,就此创立了以柔克刚的拳法,称为太极拳。